劲牌70周年品牌官宣,全球征集“劲牌故事”******
1月9日,劲牌公司七十周年品牌官宣发布会活动在武汉举行,拉开了劲牌公司70周年庆祝活动的序幕,发布会官宣了劲牌新的企业品牌战略定位,发布了1953-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启动了“我与劲牌的故事”全球征集活动。

劲牌公司1953年创建于湖北大冶。值此70周年品牌官宣活动之际,劲牌公司发布新的企业品牌战略定位:“创新草本科技创造健康生活”。据了解,此次品牌升级标志着劲牌公司在“健康产品企业”定位下,企业品牌传播聚焦于创新草本科技,赋能产品健康内涵,以人类的健康事业为安身立命之本,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
发布会上,劲牌公司总裁王楠波携手6位嘉宾共同开启了“我与劲牌的故事”系列全球征集活动,这也标志着庆祝劲牌公司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据悉,劲牌公司将在2023全年开展一系列庆祝建厂70周年活动,包括70年主题酒的开发、劲粉节、小满封藏节、劲酒健康跑、毛铺草本中国行,以及70周年庆典大会和文艺晚会等。

70年来,劲牌公司以“健康人类、永无止境”的企业精神,“创新草本科技、创造健康生活”的品牌定位,通过提供健康的产品和服务,始终将提高消费者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作为企业的使命,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健康产品企业。
劲牌公司拥有“保健酒、健康白酒、中药业”三大业务板块,专注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分别打造了“中国劲酒、毛铺酒、持正堂”三大核心产品品牌,坚持所有产品和服务必须具有健康内涵和健康价值。
劲牌公司围绕“健康、科技、品质”核心价值,通过创新草本科技赋能产品健康内涵,率先将科学提取技术、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运用于产品生产。目前,劲牌公司拥有专业技术研发人员380余名,与国内外20余家科研院校(机构)开展了多项科研攻关工作,有17项重大科技成果被国内权威机构认定为达到“国际领先(先进)”水平,拥有专利177件。
劲牌公司坚持“好而不同,追求极致”的产品理念,通过精益求精的产品品质为消费者创造健康生活。目前已在湖北黄石、四川宜宾、贵州茅台镇分别建设清、浓、酱三香原酒酿造基地,并拥有130多个中药材直供基地。2021年,劲牌公司获得第十九届全国质量奖组织奖,2022年又获得第二十届全国质量奖个人奖,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质量奖最高奖项,在全国酒业中,劲牌成为唯一。
劲牌公司秉承“示善怀仁,共生共荣”的社会理念,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截至2022年12月,劲牌公司历年累计公益捐赠总额达26.37亿元。先后荣获“中华慈善奖”(四次)、“全国文明单位”(四次),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奖、“绿色工厂”、“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百余项殊荣。
搜索
复制
李合亮: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乡村振兴、人民至上、高等教育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合亮: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合亮认为,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之一的中国式现代化,其核心要义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从共同富裕的内容来看,强调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时,实现作为上层建筑的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从共同富裕的过程来看,财富的创造与分配是贯穿其中的两条主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从共同富裕的目标来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描绘的人类社会最崇高的奋斗图景。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首先,需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一百多年奋斗征程不断昭示我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的永恒追求和奋斗目标。其次,健全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持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注重以民生建设为导向的社会建设,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后,以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推进共同富裕。善于从党的一百多年奋斗历史中汲取养分,汇聚不竭前进力量,强化推进共同富裕使命担当。 摘编自《光明日报》 【胡海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胡海良表示,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0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 【郑有贵: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有贵指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第一,以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要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产业园区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产业集聚和人口聚集互促的产城融合发展,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第二,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集聚乡村产业发展动能。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一方面,要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另一方面,要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资本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又要防止把农户从产业链中挤出来。第三,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需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力争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取得成效。 摘编自《经济日报》 【马德坤:新时代践行“坚持人民至上”重在创造】 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德坤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梦想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努力的方向,也是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所作的努力一直都是指向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坚持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人民至上。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需要密切联系群众、筑牢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关键。一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要筑牢公平正义。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使人民利益得到充分维护,公平正义得到充分彰显。三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人民至上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指向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晟: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广东药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刘晟指出,高校是人才培养主阵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作用,以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科技、人才支撑。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制度优势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把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求,围绕大学的主要职能,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打造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需求为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二是勇攀科技创新高峰,不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聚焦“四个面向”,瞄准高峰、基础、前沿、新兴、交叉领域布局一批战略性、储备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从源头、过程、评价到运用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营造宽松、多元、竞争、有序的科技创新环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立足高校所在区域发展特点和自身学科优势,加速汇聚高质量创新资源,推进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三是努力培育时代新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强化高校人才自主培养的战略规划。把国家所需和学校所能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加强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按照新阶段新要求深化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改革;锻造高校人才自主培养师资队伍,建立完善人才引进、交流和专业化学科梯队发展等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氛围。 摘编自《南方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